【李渔】李氏家班
- 作者链接 :更多「李渔」相关介绍
-
李渔心怀两个愿望,一是早生儿子,二是创办家班。五十得子使他满足了前一愿望,而后一愿望仍然没有影子,直到康熙五年(1666)才有了机会。这一年,56岁的他应朋友之邀,由北京前往陕西、甘肃游历,先后在临汾、兰州得到颇具艺术天赋的乔、王二姬。
独具艺韵的二姬的到来,再配以其他诸姬,一个初具规模的李氏家班就组建起来了。对戏曲一直情有独钟的李渔,他自任家班的教习和导演,上演自己创作和改编的剧本。他以芥子园为根据地,带领家班四出游历、演剧,“全国九州,历其六七”,不辞辛劳,赴全国各地巡回演出。由于有乔、王二姬的出色演员以及李渔这样的好编剧、好导演,李氏家班红遍了大江南北,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。李渔每到一处,都以戏会友,备受戏曲名流们的欢迎。金陵芥子园、苏州百花巷的李渔寓所,都曾是当时戏曲名流交流艺术的场所。李渔曾在芥子园戏台上题有楹联曰:“休萦俗事催霜鬓;且制新歌付雪儿。”雪儿便是乔姬的爱称。每逢年节生辰喜日,赏花玩月之时,或宾朋兴会之际,必在园中演剧为乐,有时还请不太俗陋的邻人前来观看。康熙十年(1671)端午节前后,李渔两次带家班在百花巷演出经他改编的《明珠记·煎茶》等剧,并与著名戏剧家尤侗、著名诗人余怀等一同观演,共同切磋。往往是夜间上演,曲未终而东方已白,兴致昂然,意犹未尽。李渔有诗记载:“更衣正待演无双,报道新曦映绿窗。佳兴未阑憎夜短,教人饮恨扑残缸。”
家班作为李渔自己的实验剧团,使他在戏曲创作、导演、演出等实践活动中如鱼得水,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家班不仅成为李渔谋生手段之一,而且在普及戏曲文化,推动昆曲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可就在李氏家班声誉鹊起、蜚声海内的时候,一场变故发生了,康熙十二年(1672),年方19岁的家班台柱乔姬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。祸不单行,第二年,家班的另一台柱,也是正19岁的王姬又因病撒手西归。这对李渔的戏曲活动事业无疑是致命的打击,家班从此一蹶不振,渐次瓦解。
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hishi/2656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落叶委埏侧,枯荄带坟隅。
- 过载者沉其舟,欲胜者杀其生。
- 布衣菜饭,可乐终身,不必作远游计也。
- 骊山语罢清宵半,泪雨霖铃终不怨。
- 欲共柳花低诉,怕柳花轻薄,不解伤春。
- 主道明则下安,主道幽则下危。故下安则贵上,下危则贱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