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罗织经·问罪卷第十】译文
- 原文链接 :罗织经·问罪卷第十
-
法律的好坏,不在条文本身,而是它的执行;刑罚的根本,不在如何处罚犯罪,而是如何确定犯罪。
人都是可以定罪的,加罪于人必须先确定对象。罪行不会自动暴露,密告并检举他就会让罪行显现。君主不会容忍犯罪,没有谕旨就耐心等待,有谕旨就马上逮捕。人们自辨无罪是正常的,审讯他们不要心存怜悯,刑罚他们不能出手轻微,这样做他们就没有不招认的。有的人因为拒不认罪被责打致死,这种情况可用畏罪自杀来解释说明。人没有不结党营私的,给一人定罪便可揭发出他的同伙;供状必须没有破绽,把被告供状编撰修补使之不违反真实。事情做到这样,罪案就可以成立了。
人不同他们的思想就有差异,选择他们的薄弱之处加以攻击,他们的精神就会崩溃。
人的身体相同害怕责罚也相同,用他最畏惧的东西给他动刑,他就一定会屈服。不可以存有怜惜,怜惜别人的人并不能以此证明他的忠正。朋友应该从重惩处,帮助朋友的人只能给他自己招来祸害。
加罪于人或许能避免被人加罪,此事虽不容易也要勉为其难了。
参考资料:
佚名.百度百科.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59862.htm
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hishi/9168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山一程,水一程,身向榆关那畔行,夜深千帐灯。
- 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- 风嗥雨啸,昏见晨趋。
- 溪云初起日沉阁,山雨欲来风满楼。
- 不近人情,举足尽是危机;不体物情,一生俱成梦境。
- 权衡损益,斟酌浓淡。芟繁剪秽,弛于负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