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思明 简介
「唐代」-
史思明(703年—761年),初名崒干,宁夷州突厥人,居营州柳城,其貌不扬,懂六蕃语。与安禄山为同乡里。天宝初年,累功至将军,知平卢军事。从安禄山讨契丹,表任平卢兵马使。禄山反,他略定河北,被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,占有十三郡,有兵八万人。及安庆绪杀禄山自立为帝,他为唐师所败,退保邺城,降唐,封归义王,范阳长史、河北节度使。肃宗恐其再反,计谋杀之,乃起兵再叛。乾元二年(759年)拔魏州(今河北大名),称大圣燕王,年号应天。后进兵解安庆绪邺城(今河南安阳)之围,杀庆绪,还范阳,称帝,更国号大燕,建元顺天。
-
史思明生平
早年经历 史思明,宁夷州人,原姓阿史那,名崒干,因战功唐玄宗李隆基赐名“思明”。史思明少年时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(今辽宁省朝阳)长大。成年以后,二人仍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。不久,二人同时被唐政府封为捉生将。以后史思…详情史思明家庭成员
妻子 辛皇后儿子 史朝义(怀王) 史朝清(史朝义弟弟) 《新唐书》(宋)中为避讳宋英宗赵曙庙号,称史朝英为史朝清,后晋的《旧唐书》中才是真正的名字。在梁羽生武侠名著《龙凤宝钗缘》中,虚拟人物史思明之女也名为史朝…详情史思明个人影响
史思明与安禄山发动的“安史之乱”沉重的打击了唐朝的统治,自此兴盛一时的唐王朝,逐步没落。 虽然安禄山、史思明两个叛贼只折腾了七年,但使中原动荡,千万生命死于军乱,与之而来的藩镇割据、宦官专政以及党争之祸,最…详情史思明陵墓遗址
史思明墓位于北京丰台区王佐乡林家坟西约100米处,地面有高大的封土堆,当地称之为“大疙瘩”。农民长年在此取土,封土取尽后露出汉白玉石块和石条。 1965年春,发现玉册、马镫、铜龙、铜牛等文物。 1981年3——5…详情
史思明相关资料
史思明相关古诗
更多史思明的古诗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uozhe/2782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!人焉廋哉!
- 海上众鸟不敢飞,中有鲤鱼长且肥。
- 想见读书头已白,隔溪猿哭瘴溪藤。
- 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
- 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- 得其所利,必虑其所害;乐其所成,必顾其所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