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度 简介
「唐代」-
晋国文忠公裴度(765年-839年4月21日),字中立,汉族,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东北)人。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。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,为德宗贞元五年(789年)进士。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、中书舍人、御史中丞,支持宪宗削藩。裴度在文学上主张“不诡其词而词自丽,不异其理而理自新”,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。他对文士多所提掖,时人莫不敬重。晚年留守东都时,与白居易、刘禹锡等借吟诗、饮酒、弹琴、书法以自娱自乐,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。有文集二卷,《全唐文》及《全唐诗》等录其诗文。
-
裴度墓冢
裴度卒葬新郑小乔乡(今龙湖镇)东张寨村北0.5公里、林锦店村东南400米处。原墓冢占地8亩,墓地高8米、底面周长200米。封土堆已基本被毁,神道、雕像、碑碣及位于墓东100米处的“奶母坟”等陈设也被时光清洗得干干净净。…详情裴度人物评价
裴度由一个书生凭辞章辩才、对答策问考中制科,数年之间,几经浮沉,获得清贵、接近皇帝的官职。适逢时局艰难困苦,而能奋发奏召决策机要,亲身广行讨伐逆贼,成为人们崇仰的中兴名臣。在宪宗元和(806年—820年)、穆宗长庆(821…详情裴度生平
早年经历 裴度出身世宦名族“河东裴氏”中的东眷裴氏,祖父裴有邻,曾任濮州濮阳县令。父亲裴溆,曾任河南府渑池县丞。 贞元五年(789年),裴度中进士科,又于贞元八年(792年),登博学宏辞科,参与唐德宗李适在殿廷亲自诏试的贤良…详情裴度主要成就
行政 裴度坚持治理国家要任用贤才。宪宗时,他极力反对任用“掊克取媚”的皇甫镈为宰相。穆宗长庆年初,他无情揭露翰林学士元稹与宦官魏弘简勾结“挠军败政”的罪行。裴度为将相20余年,荐引过李德裕、李宗闵、韩愈等名…详情裴度轶事典故
少时逸闻 据说裴度少时贫困潦倒。一天,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。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,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,恐怕有饿死的横祸,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。裴度依教奉行,日后又遇一行禅师,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,脸相完全改变…详情裴度家庭成员
曾祖 裴寘祖父 裴有邻,曾任濮州濮阳县令。父亲 裴溆,曾任河南府渑池县丞。儿子 据《新旧唐书》本传载:裴度有子五人:裴识、裴撰、裴让、裴谂、裴议,其中以裴识、裴谂最有名,史称“兄弟并列方镇,时人荣之”。 …详情裴度后世地位
会昌六年(公元846年)十月,裴度与杜黄裳、李愬、高崇文等配享宪宗庭庙。康熙六十一年(公元1722年),裴度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。…详情
裴度相关资料
裴度相关古诗
更多裴度的古诗转载请注明:学唐诗网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xuetangshi.com/zuozhe/2843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部分内容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学唐诗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文典籍
- 「仪礼」
- 「论衡」
- 「吴子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列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汉书」
- 「尚书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素书」
- 「六韬」
- 「冰鉴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孟子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左传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周易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红楼梦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智囊(选录)」
- 「全部古籍>>」
经典名句
- 与善人居,如入兰芷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则与之化矣;与恶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
- 栖霞山裂;沂水陷穴,广数亩。
- 沫饽,汤之华也。华之薄者曰沫,厚者曰饽,轻细者曰花
-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,泪淋浪以沾襟。
- 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
- 一枝红杏出墙头,墙外行人正独愁。